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上海生物医药业接近100%复工

最近,位于浦东张江的罗氏制药中国公司收到来自国家药监局的好消息:罗氏一款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优先审批资格,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方案。

去年底,罗氏投资8.63亿元建设的上海创新中心在张江落成;今年整个春节期间,罗氏中国张江工厂全力生产抗疫前线急需用药,启动关爱肿瘤患者公益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后,企业又加快新药上市进度。

疫情下,这家全球制药巨头在中国上海的“时间轴”一天未停,发展计划丝毫没有减速。在全球药企地区总部云集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罗氏的经历是一个缩影。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全市最先实现接近100%复工的产业之一。

全天候稳生产

打开任意一款地图软件,输入“医药”二字,全上海生物医药企业密度最高的地区立马被勾勒了出来——浦东张江,聚集了世界500强跨国药企、全球领先合同研发生产企业的地方,疫情期间,一排排洁净的标准化无菌厂房稳定生产,保障供应。

龙东大道尽头,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两座工厂的全天候生产模式,已进入到了第六周。在张江管委会支持下,这家属于优先复工范围的企业,比上海多数企业提早一周恢复生产。

“近期,由上海生物制药工厂生产的肿瘤抗体创新药第一批产品已顺利交付客户。”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高齐飞(Felix Gutsche)表示,这是中国首个在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模式下,进行商业生产交付的生物制药产品。

今年春节前,高齐飞和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众多外籍员工一样,早早回到德国与家人享受假期。但疫情发生后,他便放弃休假,倒着时差,远程指挥在中国公司组建的应急小组,并联系德国总部向中国抗疫一线捐赠药品和防疫物资。正月里,高齐飞早早飞回上海,企业复工时,他又投入到生产指挥的第一线。

生产在进行,勃林格殷格翰的投资计划也未受疫情影响。去年进博会期间,勃林格殷格翰宣布,2019年至2023年,计划在中国增资1.74亿欧元。如今,新的投资项目正在稳步落实:张江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产能扩建正在建设进行中,预计今年四季度完工并投入商业化生产。

供给端恢复的同时,外资药企还在上海有了新发现。疫情影响下,许多患者通过零售药房和互联网O2O渠道购买药品,上海互联网医院也被广泛接受。记者了解到,多家位于张江的跨国药企已悉数将原本只通过医院、特药药店配送的药品,纳入互联网医院、药店的配送渠道。

“随着相关政策持续落实,疫情后,外资药企在中国的市场渠道和业务,也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取得实质性突破。”贝恩公司大中华区医疗保健业务主席张咸毅对记者表示。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