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钢铁驼队”背后的重庆探索

  新华社重庆7月13日电 题:“钢铁驼队”背后的重庆探索

  新华社记者赵宇飞

  走进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橙黄色的吊车紧张“忙碌”,一列列中欧班列装载完毕后,驶向遥远的欧洲。毗邻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重庆是全国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的枢纽节点城市之一。

  “目前,铁路中心站编组站连接道、智慧铁路口岸一期工程、海关指定监管查验功能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已超过70%,形成6大类9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胡红兵说。

  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渝新欧”班列以来,不断创新探索。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重庆、成都正式发车,这是我国首次批准两地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成渝)号已累计开行2877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36%。在此带动下,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总量已超过8000列,开通线路已超过30条,辐射亚欧26个国家40多个城市。”胡红兵说。

  然而,班列开行初期,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比如,货物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开箱检查,手续繁琐;沿途温差极端时上下可达70摄氏度,不少产品无法承受;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货主们的一大担忧;回程货源短缺,班列多是“有去无回”;铁路运单无法像海运运单一样具有金融属性,给货主造成较大资金压力……

  在相关部委和部门的支持下,重庆形成了“五国六方”铁路联席会议和跨国海关协调机制,促进跨国铁路运输和通关便捷化;研发控温集装箱、海关和铁路共用的“关铁通”电子锁,破解沿途低温和安全难题;实现中欧班列中回程货“零的突破”。

  2017年12月,重庆开出第一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赋予铁路运单金融属性,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中欧班列开通后,西部地区可以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重庆、成都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中欧班列密切相关。中欧班列的开通,吸引数百家全球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助推成渝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安全高效的优势凸显。疫情发生后,我国发往欧洲的国际邮件大量积压。重庆市与中国邮政、海关总署合作,创新体制机制,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为疏运国际邮件开辟一条新通道。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枢纽支撑能力,进一步带动优势产业集聚,平台服务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胡红兵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