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共7个方面,对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实现“闭环管理”,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纪律提出“四个严格”。其中,就有严格考试管理,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时隔一个多月,《通知》的出台,正是对落实前期《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一次再细化、再补充、再完善,体现了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紧扣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思路推进“双减”工作,抓落实、促深化、求长效,推动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唯分数、唯升学、唯应试的导向出了偏差,社会上不同程度出现了校外培训热、择校分班热、学区炒房热、超纲奥赛热、小升初甚至幼升小“秘考”热——应试教育“高烧不退”,不仅“烧”掉了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的七彩童年,更“烧”得祖父母、外祖父母周末奔波于接送孩子上补习班的“两点一线”,“烧”得父母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自愿”掏空腰包。
归根结底,考试是教育的“衍生品”,两者是“毛”与“皮”的关系。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而教育又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考试的功能包含但不仅限于选拔功能和甄别功能,否则就是对考试的异化、窄化、工具化。高度尊重成长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应该依归的本源。值得肯定的是,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北京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广州规定小学一年级每学年的统一考试不超过1次,二年级每学年不超过2次,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每学期不超过2次,成绩呈现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公布成绩和排名等。
让考试的“指挥棒”依归教育的本源,除了要落实《通知》中提到的那些“硬杠杠”以外,还要优化中考、高考分流后的“软环境”,不根据成绩划分三六九等,不在择业、就业、创业时给职高生、高职生设置“隐形门槛”,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走深走实,真正让“技术蓝领”和“职业白领”都能凭借创新之才、工匠之心、勤劳之手,同等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让职业教育成为受人羡慕的教育类别。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克服“分数”焦虑,让学生在个性、道德、能力等方面和谐、自由、全面地发展,培养出一代代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肖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