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防城港3月8日讯(记者 周隆富 通讯员 黄琳琳 黄翔)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有一种微光温暖人心。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有一支成立于1982年的“十姐妹学雷锋服务队”,41年来,这支学雷锋服务队经历了十任大姐。这群姐妹花“志”在心中,“愿”在行动,始终坚持不懈地践行着学雷锋、做好事的理念。
“十姐妹”们在微菜园里种菜。成熟采摘后将给村里孤寡老人送去。黄琳琳 摄
“十姐妹”感人故事成正能量电视剧原型
“学雷锋 树新风 十姐妹 扬正气 做公益 传佳话 乐助人 美德传……”平木村的孩子们口口传颂的“十姐妹”是一支远近闻名的学雷锋、弘扬文明新风的农村女性组成的公益团体——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队伍的雏形是村中10名妇女们在农忙时,自发组织帮助村民收割稻谷后,从中收获快乐,决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众而组建的学雷锋帮扶小组。群众亲切地叫她们“十姐妹”,现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共有105人。姐妹成员虽有出有进,但仍保持组织不散、人心不散。
帮助军烈属、特困户春耕春播、生产收割有她们;给孤寡老人、五保户送医送药的路上有她们;帮助残疾群众砍柴挑水有她们。“十姐妹”坚持不懈地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实事6000多件,俨然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5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桃园姐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创作原型就是“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十姐妹”服务队志愿者为村里老人义诊。黄琳琳 摄
41年坚守“十姐妹”荣誉满墙
41年山花烂漫,41年,“十姐妹”谱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暖心篇章。“十姐妹”不仅仅是一支先进的农村妇女志愿队伍,更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第十任大姐梁梅英说道“:十姐妹不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我们会代代相传,我们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真情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巾帼风采。”
“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广西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自治区和谐邻里”在“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工作室的墙上,写满了从国家到地方大大小小的荣誉十几项。该服务队先后有50多人获得“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坚持每个月集中开一次例会,姐妹们把群众的“诉求”、事项经过讨论以清单式一一罗列出来。2022年12月,“十姐妹”利用村中的一块2亩的丢荒地改建成微型爱心菜园,尝试种上一些当季蔬菜,等蔬菜成熟可以采收后分发给孤寡老人。
“十姐妹”们商讨如何更好地为乡亲们提供服务。黄翔 摄
“十姐妹”感动当地群众心里暖
今年85岁的脱贫户梁大妈期患有冠心病,梁恒老人是“十姐妹”平时牵挂的对象,每个星期都会定期到她家去给她测量血压,并免费送药。老人红着眼眶,感激地说:“十姐妹多年来总关心着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动情的时刻,老人发自内心地唱起了歌曲《社会主义好》,歌唱在新时代下,群众感受到党员、学雷锋队伍的用心,群众倍感暖心的情感。
“十姐妹”的第七任大姐陈珍虽然已经“卸任”,但她目前仍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陈珍介绍,村里之前医生配比不足,且任职医生都上了年纪,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群众,她自费10000多元花了三年时间学习医护知识,学成归来后为群众义诊,对全村的五类人员定时上门服务。“能帮助到群众,我的心比蜜甜,我将和现任大姐用实际行动更好的服务群众,吸引更多的姐妹参与到我们十姐妹的大家庭中,服务父老乡亲”陈珍说道。
“十姐妹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将学雷锋常态化、长效化,使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形成乡村人人热情参与学雷锋、人人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局面。在“十姐妹”的影响下,那梭镇那梭社区青年居民自发组成一批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拥有教师、医生、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等会员90名,热心参与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