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靖西:小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图为工作队员在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采摘菌菇。何艳玲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菌棒培育房内检查菌棒变化情况。何艳玲 摄

图为工作人员在整理鲜菇即将包装外销。何艳玲 摄

广西新闻网靖西5月19日讯 “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菇就只长柄不长伞,平时需要注意通风透气......”近日,笔者来到靖西市禄峒镇大史村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看到一排排食用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菌菇钻出棒体,阵阵菌香扑面而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派驻靖西市禄峒镇大史村的第一书记胡旭恒正在给村民们细致的讲解菌菇管护和采摘技巧。

“今年我们向上级申请到50万元启动资金来购买菌棒,目前,基地共有8个食用菌菌棚,每年可以不间断地进行生产,村集体经济全年能达到100万左右,实现连农带农的效益。”胡旭恒说。

据悉,大史村食用菌工厂化培育基地位于禄峒镇大史村,该项目占地5730平方米,项目投入资金148.66万元。基地采取“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给脱贫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今年3月份,大史村购入第一批猪肚菌1万棒,预计年内可产出新鲜猪肚菌7000斤,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万元。

近年来,靖西市聚焦农村产业发展,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整体推进机制,推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将食用菌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让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品牌”化模式发展。

走进靖西市奔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培养基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前来帮工的村民各司其职,翻推、拌料、装袋、上架......现场菌棒制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过程从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等程序均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大大提高了菌棒生产效率。

靖西市奔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靖西市唯一食用菌龙头企业。该企业自2019年落户靖西以来,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银行”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致力打造集菌棒生产、菌菇种植、产品冷藏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公司负责食用菌培养基地的营运和食用菌产品的销售,食用菌培养基地提供菌包菌棒和栽培技术并培训带动农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该公司已带动安德、武平、禄峒等靖西市5个乡镇15个村集体开展食用菌规模化栽培,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我家就在附近,来这里上班每天有80元收入,而且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靖西市禄峒镇伏龙村村民杨彩玉笑着说。

靖西市地处山区,山多地少海拔高,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恰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近几年,当地的桑蚕、牛、羊等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养殖业粪便、废弃的作物秸秆给食用菌提供了优质的养分,“资源再利用”模式给群众发展食用菌提供了“宝贵资源”。

“目前我们公司培育的品种有猪肚菇、玉木耳、羊肚菌、秀珍菇等,年产200万棒,转化鲜菇150万斤左右,产值约600余万元。”靖西市奔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翔说。

小菌菇撑起的是靖西市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致富伞”。下一步,靖西将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完善食用菌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迈进。(谢徽 何艳玲 李雪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