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蝶山上的马灯》

编剧:李璐岑  性别:女  年龄:21岁

所在院校: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学院-21级数字媒体艺术-1班学生

人物表

马君武   男   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石 楚   男   马君武留德同学

文 蟾   女   马君武伴侣

盘珠祁   男   广西大学副校长

蒋继尹   男   广西大学总务长

黄旭初   男   广西省省长

马保之   男   马君武之子

秦道坚   男   广西大学学生

卢队长,大夏大学校董五人、学生三人,军训教官,西大师生,广西地方官员等

剧目简介: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之时,马君武弃政从教,与盘珠祁等先贤们在梧州白手创建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历尽艰辛的办学,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序——不可忘却的《国恨铭》

2023年,梧州蝴蝶山,广西大学旧址,《国恨铭》石碑前。

回忆者:我又来到了这里,1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虽然它不是很雄伟、壮观,但是它总是一次次地敲击着我的心灵。它碑文沁入我心,我细细地读;“此地曾经人文荟萃,科学昌隆,绿树掩映,学堂恢宏。风流辞章出于神思飞扬之艺苑,俊发宏论溢自妙悟沉潜之回廊。三代学子,八桂精英,借此灵蝶一飞冲天,望六合而向往。公元1938年,时在8至9月间,日军飞机侵袭梧州,投弹数十枚,西大部分校舍于罪恶之爆炸声中轰然坍,一片焦土,尽成废墟……断壁残垣犹在。愿后之学子道记国恨,缅怀先贤,振兴中华,使灵蝶永翔!”

它的旁边,炮弹炸后的断垣,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校园里的青年学生纷纷杳杳与我面前走过,看着他们一张张稚嫩充满求学渴望的脸,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它的昨天涌现心头。

一个个鲜活的人在我面前。他们有坐着的人,有蹲着的人,有躺着的人,有站着不肯弯腰的人。

他们中有他们,他们是我的老师。

他们总说: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的本意。

他们中还有曾经像我一样年纪的他们,他们是我的学长。

他们总说: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回忆者: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个在黑暗里提着马灯照亮我们灵魂的人。

他是他们中的领头人,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长。

他总说着那句:团结起来,拿书本,拿锄头、拿枪炮去救国。

他领着他们一起齐声和我说:努力,努力,大家一起努力,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第一幕 —— 孤帆泪寒

1925年,浔江,贵县段。

[傍晚,西江溯溯,宽阔的江面上,两艘电轮,突突喘着粗气,正由贵县驶向梧州。

[扬琴,粤曲,从船舱传出,婉转悠扬,哀怨随翻滚的水花,一浪一浪......

幕后,文蟾唱:

此是青年有德书,而今重展泪盈裾。

斜风斜雨人增老,青史青山事总虚。

百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

茫茫天国知何处,人世仓皇一梦如。

[马君武上

[船头一人叹道:

马君武:人世仓皇一梦如呀!

[马君武抱着竹筒,继续坐在船头抽闷烟。

[石楚钻出船舱

石 楚:老同学,还在这里吹风?

马君武:吹吹风,让脑子清醒下。(又叹一口气)孙大总统命我为广西省长,可陈手握兵权要排挤我出广西,嘴上声声说协助协助,狗屁!背地里不知使了多少阴招冷箭,欲叫人取我而代之。(气愤一甩,又叹一口气)陈在南宁暗动兵马以求广州,南宁朝不保夕,唯离邕到梧州设立省属。

[夜幕降临。

[话外音,水手长官,天黑了,航道不清,难以夜航!

[马君武举目四望,江面迷蒙,心里考虑停泊此次是否安全?

[卢队长上。

马君武:此是何处?

卢队长:贵县。

马君武:贵县,贵县,是李将军的防区,李将军治军严谨,爱护百姓,我与他有同乡之谊,交情不薄。

马君武:停船过夜,明日再走!

马君武:象荣,现在时局太乱,你上岸与李将军打声招呼,以免产生误会。

卢队长:是!

马君武: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卢队长转身离开。

马君武:石先生,自德国一别,我在广西主政,你在江西任职,感谢放弃肥差,受邀到桂帮助开发矿业。现时局如此,害了你什么事情都没做成,累及你了,君武有愧。

石楚:这么说就见外了,君武兄,人走时运马走膘,渡过这阵子难关等,政局环境好转,宏图大志都会实现的,还需多些耐心。你看这滔滔浔江,固没有波茨坦湖舒适,我华族与日耳曼民族的素质相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马君武:这次回国,改造落后,腾飞经济,又成泡影,中国之政治,着奸人之辈,实无可为,我还是辞去省长之职为好。

石楚:如今中国之政治,从政不难,你看那些政客,嘴上说的永远是空话,无往不利,把政治当作一场游戏,不承认感情只相信利益,不在乎气节,只讲究实际,李鸿章说过中国之事,最容易莫过于做官,如果一个人连做官都做不好,那就真是无用了,此话,点评的真是入木三分。可悲呀,中国之官员,像君武兄这样有气节的人,实在太少了。

马君武:官场,太残酷了,我适应不了。

石楚:你是文学家工业家,中国应该做的事情多得很,你的脾气,不要搞政治,何不做本行的事呢?

[两人说话之际,马君武拄着拐杖站在船头,望着岸边,看卢队长久久未归,心乱如麻。

[文蟾从舱里出来,石楚见状,回到船里。

[文蟾靠在先生怀里。

马君武:文蟾,跟我过日子,你受苦了。

文蟾:先生,不,我爱先生之坦荡率真,能与先生共同生活,是文蟾的福气。

[马君武将她紧紧抱在怀里,轻轻叹了一口气

马君武: 文蟾愿与我风雨同舟,人得一知己,足矣,足矣。

[月色之下蝉鸣蟋叫,江边星光点点,貌似有几盏灯笼,忽隐忽现,渐渐靠近。

[突然有人叫了起来。

马君武:谁?口令!

[话音刚落,只见枪声大作,火光四起,炮弹炸中了船舱,将一箱文稿炸起,书页在空中纷纷飘落,部分顺风飘向江内。

[马君武冲过去,收集着飘落的书页,抱起残骸的箱子,奔向船头,朝岸上骂。

马君武:土匪!强盗!狗屁!我跟你拼了!

[只见枪声大作,一梭子弹从岸上打来,

文 蟾:(大呼)先生,危险!快卧倒!

[此时,文蟾扑倒君武,自己却饮弹倒在血泊当中。

马君武:文蟾啊,文蟾啊!

[马君武抱起文蟾,拼命地摇晃,想把她摇醒,文蟾身体渐渐变凉,马君武的心也渐渐变凉,他站起身,抱着文蟾,要向船下走去。

[石楚闻枪炮声而出,见状奔向马君武大喊

石楚:快卧倒,你不要命了!

[话音刚落,石楚中弹身亡。

马君武:石先生,石先生!

[马俊武放下文蟾,扯着沙哑的喉咙,哭喊着,呼喊着。

[文蟾和石楚倒在马君武的身边。马君武手脚僵硬地挪动着,书页从他手指间滑落。一步一步,他走向文蟾最喜欢的扬琴旁边,紧紧抱起,双脚一软却跌坐而下。目光呆滞,像一个雕像,眼泪落下却不愿擦拭,任眼泪流干。

[字幕:由于军阀混战被误杀,马君武的伴侣和同窗一夜之间竟离他而去。万重荒山远,千里愁水长。别了,心血凝成的书稿!别了,石楚先生!别了,最心爱的文蟾!


第二幕 ——弃政从教

1926年,上海宝山县杨行镇。

[恬静乡村,世外桃源。马君武闲居于此。

[中家正厅,马君武坐在凳子上抽着水烟。

[此时家里来了一拨人,西装革履,手持公文包,颇有教育官员样子,双手抱揖。

校董一:马先生有礼。

马君武:保之,看茶,请坐!

[保之端茶上。

校董一:谢,马先生。

马君武:(眼神环顾前来人等一圈)汝等何事来访?有事快说,家中鸽鸟鱼虫嗷嗷待哺,花草瓜果待我栽培。

校董一:马先生,此次尔等前来想请先生出山,出任…

[话未说完,马君武起身挥手。

马君武:保之,送客…

[众人想前,向前欲言

马君武:莫扰我清闲,官场是非之地,君武不想涉足。保之,送客。

马保之:家父,身体小有不适,众人请回。

[众人无奈退出家门。心里着急,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校董一:此次再人多亦不动马老。不知何办?

校董二:莫非马老,见我众人衣着打扮,像官员问都不问,以后我们要请他出山从政?

校董三:定是如此,马老隐居于此就为,置身事外,见我等如此打扮定以为我们劝其从政,不如明日再来,我等如此如此。

[几人交头接耳,商量一番。

[第二日。家中大厅。马君武还是坐在凳子上抽着水烟。

[一众人,又来了,这次将身上的西装换成来长袍,这一身穿出来和马君武衣着打扮一样,看上去全是教书先生样子。其中还有几名穿着校服的学生。

校董一:马先生,吾乃上海大夏大学校董,此次尔等前来想请先生出山,出任校长,吾校缺校长久已,久久无人接替。还请先生三思。

马君武:嗯?(半抬眼,看来众人一眼,见来人不是官员,才正襟危坐。)

学生一:恳请马老先生出任校长,我校校长辞职两月之久,无人接替。学生多次到教育部情愿,也未见结果。大夏大学不可再一日无校长了。请马老先生考虑。

校董二:马老,吾校停学二月有余,各校董为校长之事殚精竭虑,可惜校中九位教授,皆愿校长之职事物繁重,不愿任之。多处听闻,马老,留学归来,关心教育,故特来请马老出山。

众学生:请马老先生不吝赐教,出任我校校长。

[马君武拄着拐杖,左右来回走动,思绪万千,未发一言。

马君武:保之,送客。

[马保之看着一张张和自已一样稚气感人的脸,看着校董们一双双热切期盼的眼睛。

马保之:父亲!(话刚出口)

马君武:唔?(疑问)(马保之不敢再言)

马君武:保之,送客!

[众人无奈摇头退下。

[厅堂只剩马家父子二人。

马君武:保之,刚才你想说的我都懂,可现在大学政治干扰严重,人际纠缠不清,教育当局专横,不是我愿出任,只是…

马保之:父亲!刚才看见情愿的学生们一脸热切期盼,心想我也在中学读书,也遇无校长之时,日子虽短,也能感受到一校无校长之痛。愿父亲看在同龄之感,对校长之职,三思!

[字幕:1926年起,马君武先后出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从此中国政坛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位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字幕:一年后。

[马君武家正厅,马君武坐在凳子上抽着水烟。

[马保之急急忙忙拿着电报赶回家。

马保之:父亲,广西电报,加急!

马君武:哦?拿来。

[马君武接过书信,看过以后,兴奋得提高嗓门,要和儿子分享心中的内容。

马君武:保之,是广西省长黄绍竑的来信,广西要办大学了。邀我担任筹备委会委员,其中还有盘珠祁、黄华农、陈柱、雷沛鸿等人。

马保之: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呀,广西的学生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到外地读书来。

马君武:对,广西终于要有自己的大学了。你盘叔叔,在3年前向任潮提出在广西境内办一所的建议,任潮十分赞同,现在办广西高等教育终于可以实现了。

[马君武将书信交给马保之。

马君武:保之,收拾东西,并给盘叔叔发电报,我要去和他在邕宁汇合,商量大学选址一事。

马保之:那位盘叔叔?

马君武:就是我以前做省长时候的第一号参议,教育科科长,前段时间还当了教育厅厅长。你小时候,他还抱过你,不记得了?

马保之:你说的是珠祁叔叔?

马君武:对,就是他。


第三幕 ——选址梧州

1927年,广西省府。

[黄绍竑等筹备委员会议事。筹委十几人等,作揖问候。

黄绍竑:今日省府,蓬荜生辉,国之教育名家汇集于此,共议省立广西大学建校一事,事之焦点在校址定义何处?大家可尽情开言,各抒己见。

马君武:西大之建设乃省之盛事,校址选地乃重中之重。君武与珠祁先生先有商议,认为西大之址设在梧州相宜。

委员一:我当认为,广西大学可分设数院,效仿交通大学分设在北京、唐山、上海等地。

[一发言,大家对这个方案议论纷纷,多数人不同意此作法。

盘珠祁:刚才所说,交大是用交通部款项开办的,初期经费足以维持交大在三个城市办学,而后因款项的来源问题,交大乃不得不三合一了。开办广西大学经费仅得40万大洋,手头极不充裕,加之没有历史上的渊源,没有必要设立几个分校办学,况且各分校隔离太远,管理起来太不便利,还是集中一处为好。

马君武:广西地处边陲,地瘠民贫,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如若校址放在交通不便之地,名师不愿前来,要想聘请高水平的教授到校任教,显然困难。

马君武:广西得梧州一地,居西江上游,当浔、桂两江交汇点,交通便利,东与广州、香港颇近,顺水江轮朝发夕至,外籍教授亦可溯江而直达,北接桂林、湖南,西通南宁、百色,本省学子皆可顺流而下。甚是便利,我赞同珠祁之意见,选址梧州。

黄绍竑:各位先生,时才马、盘两位先生以力陈分散办校之弊而主张以集中一地建校为佳,我想校址就定在梧州吧。

[黄绍竑一出声,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黄绍竑:我想,既然校址已定梧州,我等一起看看地图,具体在市内哪个地方合适?

马君武:梧州的西北处有一座山峰,市民见其荒凉瘠芜、坟墓散布,称之“鬼门”。我看不像,我到见山状如蝴蝶展翅,西大就在蝴蝶山,办他个振翅飞翔,办出个中国高等教育的蝴蝶效应。

[马君武说完,用手轻轻碰了盘珠祁几下,提示这个黄绍竑的老乡,多哭穷,多要钱,多要地。盘珠祁心领神会,接上话题。

盘珠祁:省长,此地地处河西,与闹市河东一江之隔,清静幽雅,是办教育的好地方,只是荒凉瘠芜,建校仅靠40万银圆,是有点捉襟见肘。额,老乡,你看蝴蝶山周围之山地,田地可否再划一圈,资金方面可否适当增加?

黄绍竑:任潮兄,在3年前就提出办广西大学,现开办伊始,百业待举,政府理应大力支持,校址校地就如二位所求,一一应承,建校资金加至100万银圆,倘若不足再加望二位多为广西培养人才。

马君武:省府即将办大学之重任交与我,君武定将西大办成名校,要办名校,一定要请名师。大学犹如金字塔,底座越坚实越巨大,就愈能树得起高的塔尖;大学师资水平越高,就愈能培养出拔尖的学生。君武定绝尽所能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名师来教学。

[马君武提书邀请白鹏飞。

[马君武上门邀请黄叔培。

[马君武上门邀请黄方刚。

[马君武电话邀请蒋继尹。

[字幕:马君武凭借着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在国内学术界、教育界的名望,在全国聘请第一批学识渊博、学有专长的13名教授。好景不长,粤桂战争爆发,粤军占领梧州,广西大学开办刚刚一年,经费无着,校务停顿,师生四散。


第四幕——容不下的课桌

旁:枪声,炮声。

[马君武指挥师生分装西大的贵重仪器,总务长蒋继尹领着师生忙碌着装箱。

马君武:继尹,时局太乱,让鹏飞赶紧征求外籍教师的去留意见,建议他们暂离梧州,以保安全,带时局稳定再回校任教,你切妥善安排他们离开广西。

蒋继尹:好的,校长,鹏飞昨天问了多位教授意见,均说暂离广西,多数已经安排妥当。

马君武:那就好,广西竟成如此,君武愧于他们,他日稳定,定上门亲请回西大教学。

蒋继尹:好,对了,校产中有一批白金仪器、显微镜,这批教学仪器贵重无比,如今无地安放,打起仗来,不知道挨谁抢了去。真是急死我了。

马君武:继尹,莫急。我已经联系了思达医院,先寄存在医院内部,存放在外国人的医院,可保无虞。

蒋继尹:那就好,那就好。这些仪器可是你和珠祁,去两位广西老总那里磨破了嘴皮才给的资金,到上海、广州置办的,这可是西大的宝贝。能保存下来就好,以后复学,重起化学系就有希望。心安了。心安了。

马君武:继尹,你安排好校产也赶紧携眷回乡吧。当初把你从北京农业大学请来,你放弃北京的优越生活,在西大开荒山、建校园、置设备,辛苦了。诶,如今。。。但愿,战事赶紧过去,你还当总务长,西大需要你。

[马君武上前紧紧握住蒋继尹的手,心里充满的内疚和不舍。

蒋继尹:(桂柳话)校长,我也是广西人,理当回桂建设家乡。此次一走,愿早早能再相聚,共建西大。

[两人挥手告别,难舍难分。

[马君武下。

[蒋继尹继续忙碌着。终于忙完了,站起身来,捶捶腰。欣慰地看着家的方向。

旁白:蒋继尹,广西全州人。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4年,因国事需要,应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被称为民初广西四大教育家,受马君武聘请任广西大学总务长,化学系教授,1929年8月回乡途中遇害于土匪之手。

[字幕:1931年5月,粤军退出梧州,省政府在西大复课与停校之间意见反复不一。座谈会上,马君武舌战群儒,力排众议。恢复西大。

反对者一:高等教育是贵族教育,广西不需要高等教育,只需中等教育。

马君武:孙总理说,革命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间,所以,我认为发此议论有违总理遗教。试问,若无好的高等教育,哪有好的中等教育呢?……我们广四一千二百万人,难道不需要高等教育吗?

反对者二:梧州交通发达,学生可以到各处去上大学,如广州中山大学,北京、上海各有大学,只是一水之便,所以广西大学不必开办。

马君武:现在我们试看瑞士、比利时。瑞土之大,不过像广西省一府,而竟有十几所大学;比利时,不过广西省中一、二个县大,也有十几所大学,再看临近的日本也不过比广西省略大些,现在日本除九个国立大学之外,私立大学不计其数。所以广西千二百万人,不设一个大学能说得过去吗!

反对者三:省外大学众多,学生可选余地众多,广西大学可以迟点再办,迟点再办。

马君武:现在以上海一般大学学生籍贯统计来看生源最多是江苏,第二是浙江,第三是广东,第四是广西,这上海一般的大学能令我们满意吗?有些民办学校,只要学生缴学费,到时总可以发一张毕业文凭,这样商业教育能令我们满意吗?所以我们要继续办广西大学。广西大学中辍时,省政府许诺待时机一到将予以恢复,现在竟然不办了,请问,政府的威信何在?”

反对者:额……(无言以对)

[马君武一席话,有理有利有节,驳得反对办学者哑口无言。结果,省政府决定恢复西大。


第五幕 —— 宗师问道

报童:(过场)号外!号外!广西省政府决定恢复西大。马君武出山,重长西大! 号外!号外!广西省政府决定恢复西大。马君武出山,重长西大!

[消息长了翅膀,全国传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桂省及外省籍的青年学生,争先恐后转到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办公室内,马校长亲自坐镇教务处,面询各学生姓名来历,核准注册。同学们围着马校长,小鸟一样七嘴八舌,叽叽喳喳。

同学一:马校长,西大都有哪些教授来给我们讲课呢?

马君武:有副校长农学家盘珠祁先生,有教务长,法学博士白鹏飞先生、马名海、蒋继伊、龙伯纯、严恩棫、黄叔培、周楚生、黄方刚等...

[一个银铃般的声音突然问道。

女学生:马校长,学校里周末开不开舞会?

[马君武抬头打量了一眼这位学生,

[女学生,花色旗袍,大波浪卷发,耳坠玉环,满身香艳。

马君武:(吃惊,不禁问道)你是从哪个学校来的呀?

女学生:金陵大学。

马君武:这位同学,钻研学问,是救国的手段。本校地处西南,背山靠水,为读书的良好环境,莫浪费时光花在舞会上啊。

[马校长端起茶缸,吞下一大口水,压住火气。

马君武:舞会暂时还没有。你这么漂亮的衣物,不适宜本校的风景,最好先收藏起来,等到毕业离校或当新娘子的时候再穿,舞会到那时再开,好么?

[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位女同学闹了个大红脸。

[马君武见有的学生衣衫破旧,便关切问道:

马君武:你的学费够不够?学校准备建立苦学基金补助困难的学生。若考试各科平均成绩在九十分以上的,可以免交全部杂膳费。

同学二:马校长,我达不到九十分以上该怎么办呢?

马君武:努力用功吧……校方还准备设工读生尽量找些活路给你们干,以补助生活费用。同时也可以锻炼大家的吃苦耐劳精神。

同学二:谢谢,马校长。

同学们:能到西大读书是我们的福气。

同学们:对

同学们:马校长,人真好

[当。。。当。。。校园的钟声响起,

[师生集合山顶。举行开学典礼。

[马君武校长一步步走上临时搭成的主席台。

[他一身长袍,一脸慈祥与庄重。

军事教官全体肃立。立正!

[马君武靠前一步,音调平正。

马君武:同学们,西大复课了,开学了!广西从此又有了自己的大学,不必去省外读书了!广西,是经济贫困,文化教育落后的省份,所以首先办实用科学,设立理、工、农三个学院,培养建设广西必需的人才。现在请的教授都是全国知名的学者。

[台下热烈鼓掌。

马君武:广西的学生,十有九来自田间。同学们家庭贫困不要紧,可以一面要读书,一面要做工,珍惜读书的机会。现在有的学生读了书,结果成了大少爷大小姐。比如我在上海时有一个邻居,本身勤苦,送他儿子去读书,毕业后,窝在家里吹大烟,我看了这种情形,觉得可怕。绝不要学成那样。所以本校的学生,每星期有几小时的工作,到了本科分系以后,农工等科的学生工作时间更长....

马君武:同学们,我们西大,提倡生产教育、劳工教育,提倡锄头主义,用锄头主义来建设美好的校园,有了锄头主义才能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担负起建设广西的任务。

[校园里锄头挥舞,一番热闹景象,马校长与众师生同顶烈日。炎炎酷暑。两个多小时下来,有的同学受不了啦,泡蘑菇者有之,发感慨者有之,装病号者有之。有的同学撑着锄头,有的同学捶着腰骨,有的躲在树荫下。

学生一:(风凉话)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干苦力的,缴了学费来干苦力,何不到别处挣钱呢。

学生二:歇着吧,山是挖不完的。

学生三:天太热了,会中暑的。

学生们:散了吧,回去吧。好累呀。不干了。

[其他同学们一听,扛起锄头,将要作鸟兽散。马君武发现学生苗头不对。停下手中的活。

马君武:全体集合!

[大操场上,全体师生站队,听马校长训话。

马君武:(背着手,严肃地):同学们要明白,办西大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农工领袖,所以学校规定各位手持锄头实干,而现在各位非常萎靡,干一会就停了,理由是天热。是的,我承认,我们可以设法改进,减少时间,或是换阴凉处,但总不该不做工。南方起码一年要热半年,一切农作都在这时耕犁、下种、栽植、收割,西大学生大多农家子弟,农忙时期,整天在田间劳作,到西大来,天热便不做工,本省农民都效法起来,行不行呢?稻田荒芜,广西人非饿死不可!”

[马君武的光头在烈日下冒出热汗,他一边擦,一边说。

马君武:(加重语气)不做工,刻苦耐劳的习惯学不到,难道去学不适用的学问、赌彩、跳舞、穿洋服?这样下去,社会上爱护西大的人,恐怕也有看法了,仿佛学生是个特殊阶级,入了学可以不做工,这种观念,使得有见识的人听到,觉得中国前途无限悲观!请大家好好体会一下吧。

[见到马校长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不怕苦,许多同学惭愧地低下头。

马君武:(几乎是在哭在喊)同学们哪,不要让我和社会上许多人失望,无论如何,勉励自己中国的富强,全靠你们这一代人啊!同学们都知道,马校长对那些吃不起苦的人,最瞧不起,说最没有出息。人活着,怎能不吃苦呢?不吃苦,怎能成人呢?人生下来,就把“苦”字写在脸上了。你看,眉毛是草字头,眼睛是中间一横,鼻子是中间一整,下面是个口,就成了“苦”字。马老师,正是苦出来的啊。

[马校长看到有些同学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建议大家。

马君武:来,我们唱一支《西大校歌)吧,保卫中华,发达广西,预备——唱!”

[同学们抖激精神,亮开嗓音,齐声高唱:

全体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的本意!

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的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求得知识,练好身体,

要严格遵守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对内团结,对外抵抗,

为国家奋斗到底!

[歌声昂扬,雄壮,传遍四方。

[字幕: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君武力主抗战,并在广西大学率先举行军训,学生过上了军事化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有时候还要夜间搞军事演习,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才可以进餐厅吃饭。这一创举随后被全国高校采用。


第六幕 —— 蝶山上的马灯

夜,西大校园

[字幕:每天夜里,蝶山上总能看见一盏马灯,那是马校长夜访学生时,照亮山路的微弱光芒。这微弱的光芒为在求学路上的学生指明了方向,为兴建之初的广西大学在山穷水尽时看到柳暗花明,从而绽放出喜悦的光芒。

[夜空,星光闪闪。山路上一盏马灯照着一个老态龙钟的身影。

[马君武步履满册,挟着一本学生的花名册,走上山来。

[一间男生宿舍里,马校长走了进来。秦道坚伏在桌上。马校长慈祥地笑着,望着他,轻拍他的肩头

马君武:秦道坚同学,怎么样,才九点多钟就睡了?是不是不舒服?要好好用功呀。

[秦道坚揉揉眼睛,瞧见马校长,有苦难言。

[马校长放好马灯,伸手一摸他的额,

马君武:好烫啊!为什么不看校医?

秦道坚:我...

马君武:我去给你请! (说着,转身就走了。)

[校医上。马君武上。

[校医给秦道坚服药。

[马校长拉着秦道坚的手

马君武:今天是什么日子?你记得么?

秦道坚:什么日子?(秦道坚想了想,摇摇头。)

马君武:今天是你的生日。(马校长从衣袋里掏出一包萨其马)等你想吃的时候,再吃吧。

秦道坚:马校长竟然记得我的生日!连我自己都忘了。谢谢马校长

马君武:山上天气有点凉,要注意身体,衣服够不够?

[秦道坚拿起打着好集合补丁的长衫,披在身上,面带羞涩,从口袋拿出一张申请半工半读的报告。

秦道坚:马校长,家里实在困难,我想申请半工半读。

[马君武仔细阅报告。读完报告凝视面前的年轻人。

马君武:秦道坚,多日不见了,好,你来西大读书了,考试是第几名?

秦道坚:第二名。

[马君武没有犹豫,立即在报告上批示同意。

马君武:你成绩不错,是个好苗子,拿这张条子到会计室,明天,先把这学期的费用结清,以后好好在化学室每天工作两小时。

[秦道坚双眼湿润

秦道坚:啊!马校长批准我半工半读了!每月津贴二十元,费用不愁,可以边学习边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谢马校长。

马君武:年轻人,好好用功哇。你看我每天再忙,也要译一千字的书 稿,一个人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总会有成就的,苍天不负苦心人啊。

秦道坚:我记住了,马校长。

旁白:秦道坚,广西大学化学系学生。大学三年级研究出制造无烟火药的新办法,在《科学月刊》上发表了论文,获政府奖学金,广西大学第一名以学生资格做学术报告的学生。化学系第一名毕业。毕业后考取官费赴美国留学,学成后毅然回校任教。

[另一间学生宿舍。马校长在检查学生的生物作业。

马君武:怎样理解在自然界生物发展阶段,居最高地位的是人呢?”

男学生:因为在生物中,只有人才具有完全直立的姿态和解放了的手,有发达的善于思维的大脑,懂造工具,有复杂的语言。

马君武:嗯,对,就纯物质的观点来看,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碳、氢、氧、磷、硫、钙、钾等十几种元素的一个特殊组合。这些元素来自自然,一切物体毁坏,按照物质不灭道理,又丝毫不少地还归自然,根本没什么奇怪。但是,人有精神。人在世上,唯有从精神方面去探求,人生才有意义,也唯有从精神方面去探求,人才能获得崇高的价值,所以人必须抱定牺牲的精神.....奉献自己,造福社会!


尾  声 ——西大,我要走了

[西大要分散到广西各地的风声,校园里也开始传了起来,传到马君武耳中。

[校长办公室,马君武和盘珠祁在商量对策。

马君武:我拼了老命,也要保西大完整!给德邻打电话,我来和他说。

马君武:德邻,西大万万不可分割,请务必考愿本校长的意见。

李宗仁:这事由健生办理,你去与他商量吧。

马君武:西大分割于教育十分不利,务请三思,……我马君武可以不当……

[马君武话还没有讲完,李宗仁即挂断电话……

马君武:诶……你看你看,我话还没有说完……珠祁再给健生打个电话。

[盘珠祁连连拨打电话,可是电话没有接通。盘珠祁放下电话。

盘珠祁:马校长,电话没有人,估计都在躲着你。

马君武:诶……痛心疾首!痛心疾首!

[电话响起,盘珠祁接过电话。

盘珠祁:对,我是盘珠祁,有什么事吗?什么?已经颁布《高等教育整理方案》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主席兼任?

[马君武听到此话,大吃一惊,瘫坐在凳子上。

盘珠祁:校长,看来一切都有意避开你……

盘珠祁:都知道学生拥护你,当局怕学生情绪高涨,若派人接替,必惹起学潮,让省长兼校长,此乃是一个有意为之的策略。

马君武:(叹气)我马君武可以不当校长,当一个理工学院的院长也行……

旁:雨声。

字幕:1936年省政府改组广西大学,马君武辞去校长一职,校本部先后迁往南宁、桂林。仅留理工学院设在梧州,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

[雨夜,西大校园。

[马保之打着雨伞,马君武和保之提着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走到半路。

马君武:保之,你看,五年多,当年我们种下的树长这么高了。学生们,也像这树,成长起来了。

马君武:西大,我老了,你还年轻。

[他见到一棵树,躯干弯曲,吃力地伸展虬枝。它的根被一堆乱石压着,透不过气。

[马君武蹲下身来,清理乱石,让它挣脱压抑,让它勃发生机。

[马君武环顾四周,峻岭耸峙。西大,惨淡经营的西大。师生挥汗几年建起的办公室、教学楼、工学院、图书馆、机械厂、大礼堂、宿舍,结构宏伟,依山上下,或隐或现,沐浴在黑色的雨夜之中。

马君武:我走了,黄旭初兼校长,他能管好西大么?能继续发扬西大的办学精神,执行西大的办学宗旨么?

马君武:我一生做了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做的。(无奈)当初,1924年,我任上海大厦大学校长……九位教授,谁也不愿当校长——中国的校长实在太难当了,校董们三番五次,热忱相邀,只好应允。1925年,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辞职,久久无人接替。拖延两月之久。学生多次请愿。我勉为其难即行到职任校长。

马君武:(眼泪欲出)只有办西大,是我求爷爷,告奶奶,嘴皮都快磨出血。广西不能没有大学呵,广西有一千条一万条的理由要办大学。创办时,我求黄绍竑多拨经费。恢复西大,我求李宗仁扩展规模。而现在,我又老着一张脸……可是……

马君武:偌大一个中国,难道就没有我马君武的立足之地吗?难道就没有我施展抱负的机会吗?

马君武:做人难。做事难。做一个中国的学者难。中国的学者做大学校长难上难。

[蝶山,灯光闪闪。微闻琅琅读书声。

[马校长缓步走进宿舍里。

[众师生上。

学生们:(喊)马校长来了!

[宿舍里,木床上,马校长坐下。周围挤满学生,或蹲或坐或站。学生们知道马校长要走,纷纷拿出纪念册,请马校长题字。

[马校长几乎有求必应。在学生纪念册上,马校长一一题上勉励之辞。马校长为秦道坚提一副对联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

[夜深了,马校长要走了,学生夹道欢送马校长。校长和学生一一告别,依依不舍。

[马校长提起马灯,马保之打着雨伞。慢慢走下山去。

[马灯摇摇晃晃,在黑夜中越走越远……

剧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