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达来苏木巴彦额日德尼嘎查,是中蒙边境线上一个人烟稀少的嘎查,这里有39.5公里长的边境线,牧民张永清担任护边员20余年,守护着这条边境线上的安宁。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张永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带着一支笔、一个本、一架望远镜、一台相机,迎着冷风,走上了那条走过无数次的巡边路。
春天狂风肆虐,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每一次巡逻,张永清总是一边走,一边观察,一边想着岳母的嘱托。岳母待他像亲儿子一样,他对岳母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前,他的岳母在他的怀里去世,临终前嘱咐他,要守护好这片草原,保护好她的女儿。后来,他将岳母的骨灰撒在边境线上,让岳母与草原融为一体,自己也以护边员的身份继续守护着岳母。
张永清说自己是这条边境线的“女婿”。他是汉族,为了自己的蒙古族妻子,留在巴彦额日德尼嘎查。“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像爱我妻子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保护她们是我的责任,我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
张永清(左)一家。受访者供图
“20年前,我成了一名护边员,从那个时候,每周必须要到边境上巡一圈,如果不去,心里就很不安。”张永清道出了大多数护边员的心声。谈到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因冻疮而开裂的双手,他说:“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屈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责任。”
张永清不但是一名守卫边境安全的卫士,还是在守卫边疆的环境卫士,每一次巡边时,他都对垃圾进行清理,并配合苏木嘎查、边境派出所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把群众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他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他的镜头下,能清晰地看到民族团结之花在边境线上常开长盛的美好景象。
2020年10月,张永清在一次巡边时发现1只受伤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动物黑鹳,这种鸟全国仅有不到1000只,他立刻通过电话联系派出所民警进行紧急救助,成功将黑鹳安全送至山西省灵丘县黑鹳保护区。
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开幕式。内蒙古日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摄
“能够在这片草原上为祖国的边境安全贡献绵薄之力,我感到无比自豪与荣光。”张永清说,未来,他还会继续和更多的牧民兄弟一起,为保护祖国的“生命线”接续奋斗。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队长 阿拉腾达来
与风雪作伴,与烈日同行,张永清20余年如一日巡边、守边、护边,默默守护着草原深处的安宁与和谐。他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守边人的忠诚、奉献与担当;他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甘之如饴的付出,在中蒙边境线上书写着对祖国的赤诚、对北疆的深情。他的故事,令人动容;他的精神,让人敬佩。他是寥寥无名之辈,亦是赫赫有名之人。蒙汉结合的幸福家庭,是他的坚强后盾。
国无防不立,边无防不宁。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需要千千万万个张永清们,做祖国北疆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