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寻找新就业群体“最美的你”丨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大管家” |
2024年12月05日 23:4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邓色迎 |
新闻眼当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新兴领域发展迅速,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关爱。为探寻他们的精彩故事,聆听他们的真实心声,展现他们的奋斗风采,12月2日起,广西日报陆续推出“寻找新就业群体‘最美的你’”系列报道,同步在新媒体平台推出该话题互动活动,敬请垂注和参与。 12月2日8时,城市已苏醒。 甘志山如往常一般,换上工装,将气体检测仪放入口袋,戴上安全帽、挎上工具包,向地下10米走去。 他是中交一航局西南公司的一名施工员。去年10月,公司将他调往玉林市,负责地下综合管廊运维。 对多数人来说,地下综合管廊是陌生的。但管廊带给城市的变化,却肉眼可见:在管廊覆盖片区,地面难觅纵横交错的电线、水管。 视频:见习记者 张钰斌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远帆 据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可容纳电力、通讯、供水等各种工程管线,就像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可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能有效节约城市土地资源,释放地面空间,美化城市形象。 地下管廊内,运维员甘志山正在巡检电力舱设备。 用甘志山的话说,这些管线就是他们的“业主”。他们,就像管廊的“大管家”。 作为2021年3月认定的新职业,管廊运维员目前仍缺少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甘志山干房建项目有5年了,干管廊运维却是 “半路出家”。 管廊内,运维员甘志山正在巡检综合舱各类设备。 管廊运维涉及机械、强弱电、给排水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专业跨度大、综合能力要求高。 怎么办?唯有恶补专业知识。 甘志山介绍,初到管廊时,他一点点学、一点点磨,看了一遍又一遍施工图纸、标准工艺和运维手册。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走进管廊里认识各类设备。 玉林市地下综合管廊电力舱。 徒步数公里、日行几万步是常态。 管廊运维看似简单,干好并不容易,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管线知识,还要不怕苦、不怕累、沉下心,耐得住寂寞。 跟随甘志山的匆匆脚步,记者从监控中心沿楼梯下行,来到“地下世界”,这里被隔成综合舱、电力舱两个“房间”。综合舱内空宽约3.5米,自来水管道和各类通讯线路就安装在这里;电力舱内空宽约2.3米,供电力电缆使用。 尽管管廊内实施24小时监控,且有成体系的感应报警系统,但人力巡检依旧不可缺少。甘志山和他的同事们,要像医生一样,仔细给廊内设备“体检”。 玉林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舱一角。 干了这行业一年,对如何当好管廊运维员,甘志山有自己的“心得”:“必须胆大心细。管廊运维涉及通风、给排水等八大系统,各类设备数以千计,粗心一点就容易错过问题。” “今年6月,暴雨突袭玉林,管廊内的空气潮湿,与用电设备接触出现漏电现象,导致配电柜跳闸,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甘志山回忆,当时,他只能借着手电筒的灯光,在漆黑狭长的环境中摸索了十几个小时,逐个排查用电设备,最后用风机及时吹干故障设备,确认干燥后,才恢复上闸送电。 为什么要从事管廊运维工作? “活总得有人干,是不?”爱笑、阳光的甘志山更像一个大男孩。“能为这个城市守护好万家灯火,我们辛苦一点,多付出一点,也是值得的。” 甘志山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他认为,随着地下空间的持续开发,管廊运维现在处在一个发展的风口期,人员需求将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新职业的认定,相应的资质认定规范和培训体系将更加成熟,人才队伍质量将不断提升。 记者离开地下管廊时,甘志山和同事们的巡检仍在继续。管廊外运转有序的城市,已是万家灯火。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