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 |
2024年12月08日 10:22 来源:当代广西 编辑:范钰铭 |
湘江战役是1934年底发生在湘江广西段的激烈战役,是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保卫党中央的决绝之战,是红军长征路上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园视察时明确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在纪念湘江战役9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湘江战役,既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也是为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更好传承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湘江战役“三大战场”的悲壮抗击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最关键、最惨烈的一仗。蒋介石判断红军将沿着先遣红六军团的路线西进,于是预先调集中央军、桂军、湘军、粤军共26个师30余万部队,凭借湘江天险精心布设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中央红军撤离苏区时有8.6万人,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之后,到了桂北部队减员至6.5万人。红军与数倍于己的优势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批指战员英勇牺牲,总人数锐减到3万多人。如今,漫山遍野的三万多块黑褐色岩石就是见证。 1934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出“突破敌人之第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的作战命令。红军采取甬道式行军方式,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为左翼,红三军团和红八军团为右翼,红五军团担任后卫,全力保护居中的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从11月25日开始,到12月5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三十四师大部阵亡,湘江战役共历时11天,主要包括“三大阻击战”以及红军后卫部队的后卫战。其中,11月28日至12月1日,双方大规模激战5天。 为了捍卫渡江通道、保证界首至屏山60余里渡江区域的安全,红一军团在全州县脚山铺,红三军团第四师在兴安县光华铺,红三军团第五师在灌阳县新圩,分别设立阵地,阻击湘军和桂军的疯狂进攻。 桂林市灌阳县新圩距离湘江渡口七八十里,是通往全州县和湘江的必经之路,守住了新圩,就等于掌握了进出湘江的第一道生命线。11月26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红五师主力赶到新圩,进占新圩以南至马渡桥。11月26日下午,红五师接到军团紧急电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三天至四天。来自桂林临桂的李天佑,时任红五师师长,他率领红五师担任军团前卫,舍生忘死,从28日到30日,与国民党白崇禧部2个师激战3昼夜,表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面对数量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红五师毫不退缩,浴血奋战,坚守、坚守、继续坚守。参谋长胡震与几名战士被50多个敌人包围,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红五师战地救护所内的110多名红军伤员来不及撤退,被敌包围并丢进酒海井地下河里,残酷杀害。 光华铺阻击战主要由红三军团第四师负责,主要任务是阻止桂军北上。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红三军团第四师前卫第十团两任团长沈述清、杜中美先后在数小时内壮烈牺牲,敌人乘势反扑。在30日下午光华铺第一道防线失守后,第二道防线由红四军团驻守,直至12月1日拂晓,从新圩阻击战撤下来的红五师第十四团和第十五团赶来,与30日晚赶到的第十三团会合,共同战斗到12月1日下午才撤离。 桂林市全州县脚山铺北距全州县16公里,是中央红军能否渡过湘江的生命线。在脚山铺阻击战中,红一军团在10多公里的第二道阻击线上,与湘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坚决阻击北面的湘军沿桂黄公路南下封锁湘江。11月29日,湘军2个师在数十门大炮和9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强攻。红一军团第二师率先投入战斗,30日清晨,红一军团第一师2个团从湖南潇水急行100多公里赶到脚山铺增援。红军将士们与敌人在脚山铺鏖战了三天三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 大坪渡口、界首渡口、凤凰嘴渡口、屏山渡口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渡过湘江的四大渡口。在敌军的狂轰滥炸下,军委纵队从界首渡口渡过湘江。红八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从凤凰嘴渡口渡江,因遭飞机轰炸和敌军追击,许多战士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水。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说法。红八军团过江后,由一万余人锐减至一千余人,成建制取消。至12月1日晚上止,红军大部分部队渡过湘江。 红军在三大阻击战中浴血奋战,付出了惨重代价。脚山铺阻击战伤亡4000余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光华铺阻击战伤亡1000余人,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接连两任团长沈述清、杜中美等牺牲;新圩阻击战伤亡2000余人,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胡震等牺牲。后卫部队更是伤亡惨重。特别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掩护红军主力遭到桂军堵截,没能渡过湘江,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被冲散。师长陈树湘立下“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腹部受重伤被俘后,从伤口处拉出肠子用力绞断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追寻湘江战役的理想信念 红色精神因弘扬而不灭。湘江战役孕育的精神是长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湘江战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必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壮美广西积聚更有力的前行力量。 重新认识湘江战役的性质。湘江战役是一场让中央红军浴火重生的惨胜之战,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胜仗。虽然红军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但从总体上看,这次战役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国民党企图聚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图谋,保卫了党中央,保住了党和红军的绝大部分骨干,保存了中国革命最中坚的力量。 客观认识红军损失惨重的内在原因。政治上“左”的路线偏向,组织上排挤毛泽东的严重错误,“三人团”军事上的重大失误,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固执己见的强悍作风,都使得具体决策时出现重大偏差和致命错误。尤其是根据地搬家时带走的大批辎重和坛坛罐罐,严重拖累了战斗部队,以至先头部队急行军已经占领了湘江渡口,大部分机关后勤人员还在一百多公里的路上艰难前行。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红军指战员的大规模流血牺牲,整个部队大量伤亡,彻底暴露出教条主义带来的恶果,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破产。 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湘江战役和第五次反“围剿”中发生的惨痛教训,使中央核心层的大部分成员和广大指战员明辨了是非,擦亮了眼睛,造成了舆论,之后的道县会议、黎平会议才有可能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变更原定去湖南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行军路线,改为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为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 湘江战役孕育的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精神。 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们展现出了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树立了红军理想崇高、道德高尚、纪律严明、爱国爱民、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并制定和执行了民族政策,建立了红军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传播了革命思想,启发动员了各族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从湘江战役中汲取精神伟力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英魂。中国革命能够战胜强大敌人取得成功,奥秘就在于我们的党员、我们的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奋进新征程,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对党绝对忠诚。红军将士不惧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突破湘江的艰巨任务,保全了党中央和红军主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铭记湘江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就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信仰,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年红军用严明的纪律保持和老百姓的血肉联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良好形象。依靠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红军战士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占领四大渡口,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铭记湘江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就要时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划和推进工作,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湘江战役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铭记湘江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敢于说真话;要立足广西实际,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湘江战役期间的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书写出一个个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是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见证。铭记湘江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系广西文化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