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广西党史网专题 > 八桂动态 > 市县动态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边疆党史特色品牌

2025年06月03日 16:45 来源:中共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林政涛

近年来,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始终坚持挖掘、研究、宣传和利用党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挖红色资源,夯实党史根基,助力边疆发展

(一)加强收集整理建立红色档案库。大新作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红色历史资料。一是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深入乡镇、村屯,走访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及其亲属,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口述史料、革命文物,为研究大新党史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加强与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沟通协作,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对馆藏党史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挖掘出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党史研究提供原始素材。三是做好归类入馆珍藏。2024年10月初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向大新县档案馆移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档案共58卷2209件11992页。这批红色档案是20世纪80年代,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人员向参加过二战、游击战争、解放战争的老人及其亲属、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关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采访回忆和口述、来信、自述、自传等资料,填补了大新县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红色档案的空白,守护了大新县的红色记忆。

(二)加强普查,摸清家底。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的开展,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龙门乡、下雷镇等14个乡镇,开展对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遗迹的普查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全面了解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以及在保护传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普查,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遗迹共有33处,其中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

(三)加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助力边疆乡村振兴。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后,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加大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修缮保护力度,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部分破损严重的遗址遗迹进行修复,确保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强与文旅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三是注重红色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依托德天跨国瀑布和明仕田园风光的旅游品牌优势,将部分红色资源点融入以德天跨国瀑布为龙头的旅游线路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有效推动红色资源向红色旅游资源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宝圩碧云洞革命遗址、八万桥之战遗址、大新革命烈士纪念碑、雷平县民主政府旧址等7处革命遗址遗迹已开发成为大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观光景点,年均接待游客数量可观,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深耕主责主业,精心编纂党史基本著作

近年来,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坚守阵地,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把党史基本著作编纂作为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大新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国共产党大新历史百年大事记(1921-2021)》、《中国共产党大新县委执政纪事2022》等党史基本著作,其中《中国共产党大新历史第二卷(1949-1978)》曾获2017—2021年全区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这些著作成为大新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的重要教材。目前,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正在按照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中国共产党大新历史(第三卷1978-2012)》编纂的各项工作,以确保高质量完成。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一)为地方决策提供参考。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党史研究的资政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史研究和调查研究,为地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在大新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深入研究大新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农民运动经验,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助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积极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服务。每年为大新县委党校等单位提供党史教材和师资支持,开设党史专题课程,让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大新县的革命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2024年2月中央颁布《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来,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以开展“党史人讲党史”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史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开展党史宣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在堪圩乡民六村、昌明乡奉备村开展的“党史人讲党史”活动中,“党史人”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宣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内容,还向这两个村赠送了一批党史书籍。通过活动,增强了村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党史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党、拥护党、信任党的热情,为乡村建设凝聚精神力量。

(四)创新宣传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一是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大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建立了一个党史宣传长廊,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资料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全国以及大新县的革命历史。将堪圩起义烈士陵园、雷平县民主政府旧址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二是开展“祭英烈讲党史”活动。在“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分别在大新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堪圩起义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英烈讲党史”活动,通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讲述红色故事,让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创新活动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除了传统的祭扫、讲述革命红色故事等形式外,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还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硕龙镇、下雷镇等边境乡镇打造5个“界碑党史学习教育点”,开发“界碑下的红色故事”系列微党课,让广大干部群众学生,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党史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才能确保党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关键。党史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也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史队伍,才能保证党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此,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通过签约聘请已退休的党史专家和党史老干部的方式,以弥补在编在岗人员少,党史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注重创新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党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党史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党史研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也只有不断创新,党史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党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四是服务大局是做好党史工作的价值所在。党史工作不是孤立的,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也只有服务大局,党史工作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党史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新县委党史研究室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推动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